又到“椿”季,聊聊你心中的“春味”

香干马兰头 记者 刘争摄

冬笋

野生荠菜 记者 周腾飞摄


【资料图】

第75期码上议事厅主持人  刘争 周腾飞

雨水过后,春味渐浓,又到了春季时令菜大量上市的时候。香椿芽、马兰头、春笋……逐渐走上苏州人的餐桌。虽然现代农业技术和不断发展的交通让时令菜不再“四季分明”,但在春季吃上一口“春菜”,也是不少人的期待。本期“码上议事厅”,我们请新老苏州人各自聊一聊心中的“春味”,过程中,不少居民反映本地时令菜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我们走进农贸市场寻找原因。

您可以在引力播App“码上议事厅”专题中关注我们,给我们留言评论,或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96466新闻热线”微信(微信号:gswbsmjz)与我们联系,把您遇到的或者正在关注的“急难愁盼”告诉我们。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让关乎民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老苏州:吃的是一股新鲜生猛的劲

美食美味讲究食材和时令的配合,无论荤素,最先讲究“当地”“新鲜”,香椿芽、笋尖、菜薹、“头茬”的韭菜……在春季,许多老苏州就馋这一口。

沙佩智是地地道道的老苏州,据她回忆,以前春天到了,苏州几乎家家都要吃一口时令菜。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刚入春就会张罗新鲜的“芽菜”,条件差一点也想在当季尝上一口“春味”,“头茬”的韭菜、苋菜、腌笃鲜和许多老苏州经常提起的“七头一脑”(荠菜头、马兰头、香椿头、枸杞头、苜蓿头、小蒜头、豌豆头和菊花脑),她说:“小时候如果春季没尝到‘春味’,整一年我都会惦记着。”

为什么老苏州如此钟情于时令菜?沙佩智觉得,大家吃的是一股新鲜、生猛的劲。以“头茬”的韭菜为例,冬季,韭菜的茎叶已经枯萎了,但是地下的韭菜根却没有停止生长,依然不断吸收养分,等到天气暖和后,因为积累了大量的营养,长出来的韭菜异常的鲜嫩。在民间“香椿菜、头刀韭、顶花黄瓜、落花藕”被称之为“四大鲜”。

沙佩智说,苏州是座四季分明的城市,各个季节的菜品都比较有代表性,“不时不食”的传统也深深刻在许多老苏州的骨子里。“听父亲讲,有家主人过了春季用韭菜招待客人,大家很不满意,有人直接把饭碗扣在桌子上。”

这当然和一些老苏州比较讲究有关系,但一些菜品过了时令也确实会失去鲜味。就拿我们常吃的香椿来讲,“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二三月份,买上二两香椿芽,入锅煎、炸、炒、拌,无一不香。但过了时节之后,香椿不仅不香,而且还有一股怪味。

新苏州:时令菜不再“四季分明”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让蔬菜可以反季节种植,交通愈加便利让各个地区的蔬菜流通起来,只要想吃,四季都可以吃到“春菜”,不少年轻人不再执着于“春味”。

2月26日上午,车坊农贸市场顾客很多,大部分年纪比较大,但也有几名年轻人。“奶奶想要吃香椿拌豆腐,我爸让我来买点,只买了一小包香椿就花了五六十块。”小李是一名95后,对于老一辈的执念表示不太理解。“之前也在餐馆点过香椿拌豆腐,一盘也就不到二十块钱,但这两天一斤香椿就卖七八十块,我觉得不划算。”而且,小李最近在网上看到吃初春的香椿对身体不好,这也令他很担心。

对于时令菜的理解,新苏州和老苏州差异也很大。小李说,前几天,奶奶让她出来买点时令菜,她选了价格相对便宜的蚕豆,但奶奶却说蚕豆不是春季时令菜,立夏吃蚕豆才好。她特地到网上问了一下。“很多网友都说蚕豆是春季时令菜,菜场老板也是这么告诉我的,但是奶奶却觉得年轻人不讲究。”另外,小李还吐槽道,奶奶嫌自己选的蚕豆颗粒太饱满,不鲜嫩,“她觉得蚕豆要瘪的才新鲜。”

苏州大众餐饮协会执行会长谢长顺认为,老苏州讲的“不时不食”是有道理的,但是春季时令菜大家都想要赶早吃,导致一些菜赶得太早了。像这个季节的香椿颜色比较深,亚硝酸盐含量比较高,如果想吃一定要先焯水;老苏州一般习惯一个月后吃蚕豆,现在市场的蚕豆一般都是来自泰国、越南等地,“货不对板”和以前吃的时令蚕豆也不一样了。

“其实,在不同季节,蔬菜的营养价值是不一样的。”谢长顺介绍,冬春季节在大棚或温室中种植的蔬菜,通风不好导致蔬菜表面水分蒸发减少,从土壤中吸收的矿物质也随之减少。而且大棚光照不强、通风不好,不利于农药降解,大部分残留在蔬菜上,这个季节的芹菜、草莓都有类似的问题,食用之前一定要仔细清洗。

“春菜”市场:时令菜销量好但价格涨幅较大

那么今年时令菜的市场行情怎么样呢?2月26日,记者来到南环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凌晨1点半的市场蔬菜区灯火通明,进菜的商贩、卖菜的店家忙得不可开交。马兰头、金花菜、豆苗等时令蔬菜都摆在了显眼的位置。

“目前马兰头的批发价为7元,金花菜为5.5元,每天能销200斤左右。”蔬菜一区149号摊位老板刘女士主要批发外地蔬菜,她介绍,摊位上时令菜的销量较之前有所提升,多数蔬菜的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

葑门横街一家菜摊的老板孟先生说,今年本地时令菜价格涨幅较大,菜心往年春季只卖4块多,而今年则要卖到9块多。他认为,今年天气较冷,导致蔬菜产量不足,部分菜品供应不足,最后价格上涨,“今年,不少菜地的大青菜产量少了一半,价格自然上去了。”

另有一家摊主介绍,荠菜、马兰头等时令菜是野菜,虽然现在也有农民种植,但相对来说,荠菜的种植化程度并不高,很多都需要到野外去挖,所以成本会比较高。

孟先生表示,虽然价格高了,但自己家的生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价格贵了,很多商家会选择进其他便宜的菜,而我们卖的菜品比较固定,销量并没有减少。”

在葑门横街144号“新鲜蔬菜”店,有蚕豆、冬笋、竹笋等时令菜品出售,店铺老板王先生说,“冬笋和竹笋都产自浙江,今年冬笋价格贵了些,往年每斤不到11块,今年要卖到每斤14元左右。”至于销量,则和往年差不多。他说,等天气转暖,冬笋就会大量上市,到时候价格就会降下来了。

关键词: 又到椿季,聊聊你心中的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