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双塔街道:多元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苏报记者 严松 苏报通讯员 聂一凡

近日,家住相门前庄的王大爷找到姑苏区双塔街道人民调解员黄文娟,给她送来一面锦旗。原来,王大爷通过法拍购买了相门前庄的几幢房屋,但由于转租问题,其与第三方赵先生因租金收取、房屋腾退以及押金退还问题产生纠纷,双方找到了双塔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过调解员黄文娟的多次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化解了矛盾。

据悉,双塔街道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等方式,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相关资料图)

上下联动,拧紧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阀”

潘晓芳是双塔街道宏葑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日常走访过程中,她发现宏葑新村租户张小明与同楼幢其他居民经常发生口角。“之前他们家电动自行车乱充电导致楼道起火,产生的损失还没有赔偿给邻居们。”潘晓芳调查后发现,遭受损失的邻居对张小明颇有怨言。

为避免矛盾激化,潘晓芳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网格长和社区,启动矛盾预警工作机制。调解员、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民警开展8次背对背调解,最终,租户与受损失的居民达成调解协议。

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划分成立421个“海棠微网格”,积极探索“网格+矛调”治理模式,双塔街道发挥基层治理“前端触角”作用,及时摸排矛盾纠纷隐患线索,努力实现民情在网格掌握、力量在街道联动、问题在基层化解。“通过建立‘网格+社区+街道’三级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按照网格区域将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独居老人等群体纳入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电话、微信和上门探访等形式,对照人员底册逐户排查、逐人核实,及时给予必要的关爱和帮扶,积极预防各类矛盾纠纷隐患的扩散和蔓延。”双塔街道司法所相关工作人员说。

部门协同,打好矛盾纠纷调处“组合拳”

2022年5月,冯师傅在施工时从脚手架坠落受伤,因工伤赔偿事宜与浙江某建筑公司产生矛盾纠纷。

双塔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街道城建处、社治处以及人社中心联系,对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研判。“邀请相关部门进行了3次集中调解,调解员与当事人面对面解惑答疑,背对背疏通各方堵点、疑点,反复纠正认知。最终,当事人统一了对过错与责任的认识,达成了调解协议。”双塔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

为夯实平安双塔的“基本盘”,双塔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治司法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我们加强与区法院、人社等相关业务部门联动,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多元化解调处机制。”双塔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双塔街道发挥街道综治、住建、人社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协同化解建筑工程施工、劳动争议等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品牌引领,炼就矛盾纠纷化解“金刚钻”

今年5月,住在二郎巷的95岁冯阿婆找到二郎巷社区调委会,要求其女儿孙芳芳返还其寄放的20万元人民币。二郎巷社区调解员了解到,冯阿婆年岁已高,其女孙芳芳为了防止母亲被骗保管冯阿婆的财产。但冯阿婆因生活小事与女儿发生争吵,要求返还财产。社区调解员与冯阿婆、孙芳芳进行多次交流都无法平息争吵后,二郎巷社区找到了双塔街道“小巷评理”调解工作室的黄文娟与崔红梅,希望她们为社区调解员提供经验。最终,在街道调解员与二郎巷社区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冯阿婆与女儿孙芳芳和好如初。

2014年,双塔街道通过“老娘舅”“老法师”等在邻里间有威信的人主持、小巷居民参与的说事模式化解邻里纠纷,创建了“小巷评理”法治品牌。经过数年发展,双塔街道依托品牌创建了“小巷评理”调解工作室。“一方面,‘小巷评理’调解工作室充分利用辖区优势资源,吸收社区法律顾问、司法行政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另一方面,调解室的三位调解员以包干的形式为辖区21个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提供指导,充分发挥骨干调解员‘传、帮、带’作用。”双塔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此外,依托“小巷评理”基层治理项目,借助专业律所力量,为社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提供培训,多维度打造金牌老娘舅队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