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的健康生活“很有数”
苏州积极共建共享整合型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更高品质护佑市民的“主动健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苏州人的健康生活“很有数”
□苏报记者 陆珏
130亿条数据云端交汇,形成居民电子“健康资产”超千万份;近一月双向调阅2000余次,公立医疗机构“电子胶片”全市在线共享;医疗资源地图“按需上新”,人城随时互动一键导航。
近年来,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紧紧抓住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数字社会建设中卫生健康领域的各项工作任务,以百姓健康需求为导向,以难点痛点为重点,积极谋划并加快推动全系统、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随着整合型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探索建立,市民就医更加得心应手,越发愿意“主动健康”。
手机App成了私人管家
集中管好“我的”健康资产
市民张先生34岁,每年都会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最新一次体检报告出炉了,显示甘油三酯、尿酸、血糖都超标不少。
想把往年报告找出来对比,一时又找不到纸质版,张先生打开了手机,登录“健康苏州掌上行”App,在“我的”菜单中选择“体检报告”。很快,他近三年在苏州市立医院、苏大附属独墅湖医院体检的报告就全部显示出来了,包括检验、检查各项数据及总检指导建议都有。查看后发现,张先生往年上述指标都还在正常范围内——这样直观的对比,引发了他对自身健康的反思:“这大半年,饮食上确实没太注意,喝酒也频繁。接下来准备控制饮食了,去健身房跑起来。”
“一个手机App,不仅能查到往年的体检报告,居民的近年就诊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心电图报告都能一键查看,过敏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都一目了然。”这些信息,被市卫健委规划信息处处长孟华打包称作“居民的个人健康资产”。“健康才是真正的个人资源和财富。作为第一责任人,自己有多少健康资产,该对哪些疾病多加关注,掌握清楚才能更好地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为方便市民集中查询和获取“健康资产”,提供贴心的“管家”服务,市卫健委潜心打造升级“健康苏州掌上行”平台,建起一套庞大的、“以人为索引”的医疗健康大数据系统。
孟华介绍,作为系统主体的苏州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按照国家、省、市的总体框架和要求来建设,目前初步实现了全市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据统计,系统已汇聚就诊记录、检验检查报告、体检报告、疫苗接种、妇幼保健等315个数据集,各类卫生健康数据超过130亿条,形成主要以身份证号码为索引并涵盖医疗健康、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的个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013.3万份。
为帮市民看护、管好“健康资产”,让“管家”服务更精准,市卫健委还专门成立数据治理工作小组,定期对接入平台的65家医疗机构和10个县级市(区)数据进行分析和通报。市级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已通过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五级乙等。
“有了标准统一、融合开放、安全可控的扎实底座,才能共建共享,支撑起这座高速运转的智慧健康大厦。”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盛乐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落实国家、省相关规范,动态完善涵盖全市卫生健康数据采集、处理、使用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为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互通、共享应用和业务协同的“一盘棋”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影像报告全市共享调阅
看病流程“我要”更加便捷
在市立医院东区专家门诊,影像科主任蔡庆正在为胡女士看片诊断。胡女士此前在常熟市中医院拍了胸部CT,显示左上肺有个大小为12mm的结节。而她此番只带了实体胶片。为看得更精准仔细,蔡庆通过苏州市医疗影像云平台顺利调阅出胡女士当时做的CT云影像资料,并在电脑上放大原始影像,反复观察结节的大小、位置、形态,对比前后检查,给出了尽快手术的建议。
“我每次专家门诊,调阅云影像资料在20人次左右。云影像看得更清晰,有利于诊断,方便了医生工作,患者就医更省心。”蔡庆提到的这项诊间共享调阅服务,在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和部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协同应用已全面完成。除个别医院因住院医生工作站程序升级尚未落地,目前该服务部署已覆盖全市4422台医生工作站,近一个月各医疗机构院间影像调阅超过2000次。医生在诊断时可查询患者在市域内就诊的常规检验报告、体检报告、医学影像报告等加以参考,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市民就医体验。
不知不觉,苏州人的就医诊疗流程,已被数字信息技术重塑和优化。“在手机上挂号预约,老早是常态了!约好几点就及时到医院取号,基本不排队。”49岁的曾先生感叹道。
“针对看病的流程,市民一度抛出过不少应用题。”孟华坦言,比如想要挂号更方便,想要就医不排队,想要手里少拿几张就诊资料,想要第一时间就查到检验报告,想要扫个码就能完成支付……
为努力满足市民的这些“我要”,市卫健委通过“健康苏州掌上行”平台,已初步实现了医疗就诊线上和线下协同,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在线签到取号、掌上支付(医保、自费)、检验检查报告在线查询等服务,有效减少市民就医等待时间。目前,该平台在线预约号源覆盖了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保脱卡支付已覆盖市区范围内三级医院。今年8月,市卫健委重磅升级“智慧健康金管家”服务品牌正式发布。“接下来,我们还会更主动发挥‘金管家’功能,把一些健康信息的未读提醒自动推送到市民手机上。”
近日,曾先生在就诊缴费时还发现,自助机扫码付费方式除了微信、支付宝可选,又增加了数字人民币支付选项。孟华介绍,市卫健委此前专门就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就苏州医疗领域和零售药店的数字人民币结算试点明确了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全部实现门诊收费场景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
医疗资源地图触屏可及
随时随地“我在”服务范围
老许家住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入秋后天气冷热无常,他有些感冒流涕和低烧。尽管当天核酸阴性,但由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他琢磨还是得就近找家发热门诊去看看。老许在家掏出了手机,进入“健康苏州掌上行”App的“我在”菜单,点击“医疗地图”选择工业园区,显示最近的发热门诊所在地在九龙医院,还可通过地图功能一键定位导航,直达目的地。
四时能变,谓之智。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也在线上线下产生改变和升级。相应地,智慧健康服务系统的功能也须随着动态拓展,才能获得“百姓用户”一如既往的信任和青睐。
孟华介绍,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全流程疫情防控体系。市域一体化的核酸检测平台、发热门诊预警云平台、集中医学观察隔离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重点人群应检尽检系统等稳定运行,通过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应用,有效强化了部门协同,支撑全市疫情防控,织就了一张全市疫情防控的数字防护网。
疫情让互联网诊疗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为将高质量的医疗资源远程送到市民“掌上”,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数字健康相关评价体系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全市已建成互联网医院19家,“健康苏州掌上行”平台为它们提供了集约入口,方便患者在线获取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的在线问诊和智能问药、药品快递到家等服务。
上月,太仓市120急救站接到电话,一名25岁男子不慎触电,心跳骤停。当班调度员快速响应,一边安排急救车,一边电话指导家属为男子实施心肺复苏。在保持通话的12分钟里,调度员胡艺倩不断指导和鼓励家属开展心肺复苏。很快,120急救车抵达现场,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在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患者心跳骤停40多分钟后终于获救。
“人城互动,我们希望卫生健康服务一直保持在线、实时可及,无论市民在何时、在哪里。”孟华说,目前我市加快推进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信息化建设应用,建成了全市智慧急救平台,打通院前院内信息化协同救治体系,并在全市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大救治中心网络中开展协同应用。
“十四五”时期是数字健康创新引领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关键窗口期。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进全市数字苏州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注重健康管理,加快互联网医疗发展,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构建完整信息库,与医保、医疗实现一体化,构建智慧健康的大数据系统”。
“智慧健康是大势所趋,是数字化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也是老百姓提高宜居品质、向往健康美好生活的真切需求,更是一种事业发展的方向、一个数字孪生的生态,是面向未来的以人为本整合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一颗明珠。”盛乐表示,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动态更新《苏州市数字卫健信息系统白皮书》,梳理并管好卫生健康系统的信息化“家底”;同时围绕就医全流程,为市民重塑数字健康服务新模式,配合医保部门加快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推进包括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数据接入。“长卷已开,未来已来。我们将立足更高起点,持续提升‘智慧健康金管家’服务品牌内涵,探索建设健康感知城市,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圈。”
关键词: 苏州人的健康生活很有数